飞遁离俗的成语故事

拼音fēi dùn lí sú
基本解释飞遁:指隐退。指隐退而远离尘俗。
出处三国 魏 曹植《七启》:“隐居大荒之庭,飞遁离俗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飞遁离俗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飞遁离俗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| 成语 | 历史出处 | 
|---|---|
| 海内存知已,天涯若比邻 | 唐·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与君离别意;同是宦游人。海内存知己;天涯若比邻。” | 
| 屈指可数 | 唐 韩愈《忆昨行和张十一》:“自期殒命在春序,屈指数日怜婴孩。” | 
| 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 |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。教然后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 | 
| 训练有素 | 清 赵翼《廿二史札记》:“兵尚书张鏊请以列显为指挥佥事,专训练。显亦为当时名将,所至有功,故知训练有素。” | 
| 人才济济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2回:“闰臣见人才济济,十分欢悦。” | 
| 靡所底止 | 《诗经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转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 | 
| 牝鸡司晨 | 《尚书 牧誓》:“牝鸡无晨。牝鸡之晨,惟家之索。” | 
| 同心合力 | 《书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乱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 
| 捞一把 | 刘知侠《铁道游击队》第五章:“他就想再捞一把,可是越捞越深。” | 
| 因噎废食 | 汉 刘向《说苑》:“一噎之故,绝谷不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