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辞网a>成语词典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的故事

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的成语故事


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

拼音gōng ér wàng sī,guó ér wàng jiā

基本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,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。形容一心为公为国。

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但自古道:‘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。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故家乔木 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余大先生道:‘自古说:“故家乔木。”果然不差。就如尊府这灯,我县里没不第二副。’”
上下其手 唐 周矩《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》:“微讽动以探其情,所推者必上下其手,希圣旨也。”
力小任重 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谋大,力小而任重,鲜不及矣。”
举重若轻 清 赵翼《瓯北诗话》:“坡诗不尚雄杰一派,其绝人处,在乎议论英爽,笔锋精锐,举重若轻,读之似不甚用力,而力已透十分。”
动荡不定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7章:“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,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。”
谦受益,满招损 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延访》:“谦受益,满招损。”
铁面无私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我想必得你去作个‘监社御史’,铁面无私才好。”
苦口之药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奋传》:“夫良药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达者能受之。”
万无一失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
进道若退 《老子》:“明道若昧,进道若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