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轸方遒的成语故事

拼音lái zhěn fāng qiú
基本解释轸:古代车后的横木;方:正;遒:有力。相继而来的车子正有力地行进。比喻人事的相继不断。
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左雄等传论》:“往车虽折,而来轸方遒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来轸方遒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来轸方遒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开门见山 | 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 诗评》:“太白发句,谓之开门见山。” |
不正之风 | 晋 葛洪《抱朴子 辩问》:“移不正之风,易流遁之俗。” |
前因后果 | 梁 萧子显《南齐书 高逸传论》:“史臣曰:‘今树以前因,报以后果,业行交酬,连琐相袭。’” |
举世混浊 | 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 |
说雨谈云 | 元·汤式《赏花时·送友人观光》套曲:“弄柳拈花手倦抬,说雨谈云口倦开,须发已斑白,风流顿改。” |
防患于未然 | 《周易 既济》: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。《乐府诗集 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。” |
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 | 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: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。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 |
反治其身 | |
大失所望 | 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记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 |
困而不学 | 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