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扇价增的成语故事

拼音pú shàn jià zēng
基本解释蒲扇:用香蒲编的扇子。形容某种东西因受到名人的使用而价格增长。
出处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安乃取其中者捉之,京师士庶竞市,价增数倍。”
蒲扇价增的典故
晋朝时期,谢安才华出众,曾经隐居东山20多年,他久负盛名,很多人都仰慕他。有一个同乡人在中宿县被免了官,去拜访谢安。谢安问他带回什么特产。他拿出一把蒲扇送给谢安使用。京都士族和庶族见谢安使用蒲扇就争相抢购,扇子价格涨了好几倍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蒲扇价增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祸乱滔天 | 《晋书·惠帝纪》:“祸乱滔天,奸逆仍起,至乃幽废重宫,宗庙纪绝。” |
价值连城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赵惠文王时,得楚和氏璧。秦昭王闻之,使人遗赵王书,愿以十五城请易璧。” |
扫地出门 |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84回:“有七八年的,也有三四年的,也有昨年的,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。要是清白扫地出门,总得两千两。” |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| 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 |
用心良苦 | 清·钱谦益《题怀麓堂诗钞》:“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,出西涯之诗疗之,曰:‘此引年之药物,亦攻毒之箴砭,其用心良亦苦矣。’” |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 |
命与仇谋 | 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命与仇谋,取败几时。” |
光前裕后 | 明 李贽《答耿司寇书》:“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,无时刻而不系念。” |
大开方便之门 | 明 冯惟敏《僧尼共犯》四:“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,放俺还俗,便成配偶。” |
风急浪高 | 《文汇报》1992.3.2:“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,风急浪高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