掎摭利病的成语故事


掎摭利病

拼音jǐ zhí lì bìng

基本解释掎摭:指摘;利病:利害,好坏。形容品评优劣好坏。

出处三国·魏·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,而好诋呵文章,掎摭利病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掎摭利病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掎摭利病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好说歹说 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回:“掌柜的便同他们好说歹说,说我们都是乡邻,你们也犯不着来害我。”
名山大川 《尚书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过名山大川。”
自我批评 邓小平《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》:“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,还要有批评的精神。”
心灰意冷 清 梁启超《湖南时务学堂学约》:“非有坚定之力,则一经挫折,心灰意冷。”
凿壁借光 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第二卷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
结党营私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》:“宰相植党营私,孤负任使。”
二八佳人 宋·苏轼《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》诗:“二八佳人细马驮,十千美酒渭城歌。”
通都大邑 唐 韩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强之间,而不知为备。”
惹事生非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》:“如今再说一个富家,安分守己,并不惹事生非。”
指天誓日 唐 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指天日涕泣,誓生 不相背负,其若可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