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差毫发的成语故事


不差毫发

拼音bù chā háo fà

基本解释毫、发:都是古代的长度名,十毫为发,十发为厘,形容细微。形容一点儿也不差。

出处唐 张说《进浑仪表》:“令仪半在地上,半在地下,晦朔弦望,不差毫发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不差毫发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差毫发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名士风流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方术传论》:“汉世之所谓名士者,其风流可知矣。”
冰解的破 清 曾国藩《<经史百家简编>序》:“惟校雠之学,我朝独为卓绝,干嘉间巨儒辈出,讲求音声故训,校勘疑误,冰解的破,度越前世矣。”
吸血鬼
夜深人静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静,为何叩门?”
斗唇合舌 南唐·刘崇远《金华子杂编》卷上:“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,而更学斗唇合舌。”
目不忍见 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真为目不忍见。”
聊以自慰 汉 张衡《鸿赋序》:“余五十之年,忽焉已至,永言身事,慨然其多绪,乃为之赋,聊以自慰。”
见危致命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”
今是昨非 晋 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”
难上加难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七回:“所有上条陈一事,竟是难上加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