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认不讳的成语故事


自认不讳

拼音zì rèn bù huì

基本解释讳:隐讳。直截了当地承认,一点也不回避隐瞒。

出处清·无名氏《六部成语·刑部》:“自认不讳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自认不讳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自认不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奇花异草 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0回:“命周贾于绛州城内,起一座花园,遍求奇花异草,种植其中。”
穷年累世 《荀子 荣辱》:“然而穷年累世,不知不足,是人之情也。”
明若观火 《尚书 盘庚上》:“予若观火。”宋 蔡沈集传:“我视汝情,明若观火。”
铺张浪费 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》:“要勤俭建国,反对铺张浪费,提倡艰苦朴素,同甘共苦。”
发综指示 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夫猎,追 兽兔者狗也,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。”
鉴影度形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02回:“这三人将篮子内物件,一齐摆出仔细瞧看,或者寸纸,或者只字,鉴影度形,一概俱无,又仍一件一件装入篮内。”
劳民伤财 《元史 李元礼传》:“而又劳民伤财,以奉土木。”
饿虎吞羊 《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》:“一个初侵女色,由如饿虎吞羊。”
惹事生非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》:“如今再说一个富家,安分守己,并不惹事生非。”
东扶西倒 宋 杨万里《过南荡》诗:“笑 槿篱能耐事,东扶西倒野酴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