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拿虎跳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拿:抓,握。像龙抓东西、老虎跳跃一样强劲有力。比喻笔势遒劲奔放。
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龙骧军,虎贲军,用着他龙拿虎跳。”
例子茅盾《北方的原野》:“我以为这并不比龙拿虎跳的战斗场面少些激动人心的力量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lóng ná hǔ tiào
注音ㄌㄨㄥˊ ㄋㄚˊ ㄏㄨˇ ㄊ一ㄠˋ
繁体龍拿虎跳
感情龙拿虎跳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
近义词龙争虎斗、龙拏虎跳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壮气吞牛(意思解释)
- 首身分离(意思解释)
- 发综指示(意思解释)
- 众喣山动(意思解释)
- 肝胆欲碎(意思解释)
- 止沸益薪(意思解释)
- 野没遗贤(意思解释)
- 到此为止(意思解释)
- 十羊九牧(意思解释)
- 燕雀安知鸿鹄志(意思解释)
- 祸国误民(意思解释)
- 断香零玉(意思解释)
- 兴高采烈(意思解释)
- 兵微将寡(意思解释)
- 摧身碎首(意思解释)
- 通今达古(意思解释)
- 举止娴雅(意思解释)
- 二三其意(意思解释)
- 图穷匕见(意思解释)
- 狂风暴雨(意思解释)
- 驾轻就熟(意思解释)
- 扣人心弦(意思解释)
- 有志竟成(意思解释)
- 冒失鬼(意思解释)
- 张徨失措(意思解释)
- 经国之才(意思解释)
- 牛头不对马嘴(意思解释)
- 满天飞(意思解释)
※ 龙拿虎跳的意思解释、龙拿虎跳是什么意思由汉辞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前因后果 | 佛教讲;先前种什么因;后来就结什么果;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。指事情的全部过程。 |
望尘莫及 |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。比喻远远落在后面。尘:尘土;莫:不;及:赶上。 |
旦夕之间 | 旦:早晨。夕:晚上。早晚之间,形容在很短时间内。 |
富贵骄人 | 富:有钱;贵:指有地位。有财有势,盛气凌人。 |
紫陌红尘 | 紫陌:京城的道路;红尘:尘埃。指京城道上非常热闹,尘土飞扬。形容京城繁华或比喻虚幻的荣华。 |
故步不离 | 故步:旧的步法。比喻因循守旧,安于现状,不求上进。 |
止沸益薪 | 谓本欲止水沸腾,却反而在锅下加柴。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。 |
大树将军 | 原指东汉冯异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。 |
出头露面 | 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;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;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。还指出面活动、做事、讲话。 |
取而代之 | 夺取别人的地位、权利而代替他。 |
以弱制强 | 以:用,靠。弱:弱小。制:制服。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。亦作“以弱毙强”。 |
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 | 事:侍奉,服侍。忠义之臣,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;贞节的妇女,不再嫁第二个丈夫。指忠诚不二。 |
尘外孤标 | 尘外:世外;孤标:孤立的标志。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。 |
量能授官 |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。 |
匡谬正俗 | 纠正错误,矫正陋习。 |
扪心自问 | 扪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着胸口;自己问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|
唇枪舌剑 | 嘴唇像枪;舌头像剑。形容能言善辩;言词犀利;针锋相对。也作“舌剑唇枪。” |
战战业业 | 戒慎畏惧貌。 |
无稽之谈 | 稽:音机;查考;谈:话语;传言。没有根据的说法。 |
勤学苦练 | 认真学习,刻苦训练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 |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,都信心十足,毫不动摇。同“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船”。 |
顾景惭形 | 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 |
二三其意 | 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专一,反复无常。 |
飞蛾扑火 | 蛾:像蝴蝶似的昆虫。飞蛾扑到火上。比喻自寻 路;自取灭亡。 |
满面春风 | 春风:春天温暖的风。本指春风拂面;温暖宜人。现指心情喜悦;满脸笑容。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。 |
唯利是图 |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。惟:只有;惟独;图:贪图;追求。 |
进进出出 | 走进走出,穿进穿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