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衾扇枕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同“温枕扇席”。
出处元·柯丹邱《荆钗记·会讲》:“亲年迈,且自温衾扇枕,随分度朝昏。”
例子清·李渔《无声戏》第11回:“生前一样温衾扇枕, 后一般戴孝披麻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wēn qīn shàn zhěn
注音ㄨㄣ ㄑ一ㄣ ㄕㄢˋ ㄓㄣˇ
繁体温衾搧枕
感情温衾扇枕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近义词扇枕温衾、温枕扇席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瓮中之鳖(意思解释)
- 万无一失(意思解释)
- 藏形匿影(意思解释)
- 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(意思解释)
- 互通有无(意思解释)
- 狼吞虎咽(意思解释)
- 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(意思解释)
- 故态复萌(意思解释)
- 性命攸关(意思解释)
- 北斗之尊(意思解释)
- 移日卜夜(意思解释)
- 麻木不仁(意思解释)
- 欢聚一堂(意思解释)
- 师严道尊(意思解释)
- 驰魂宕魄(意思解释)
- 顾影自怜(意思解释)
- 倒悬之急(意思解释)
- 乱作一团(意思解释)
- 牛头不对马嘴(意思解释)
- 进退维谷(意思解释)
-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(意思解释)
- 冠履倒易(意思解释)
- 对牛弹琴(意思解释)
- 一枕黄粱(意思解释)
- 生气勃勃(意思解释)
- 一网打尽(意思解释)
- 惩恶劝善(意思解释)
- 大显神通(意思解释)
※ 温衾扇枕的意思解释、温衾扇枕是什么意思由汉辞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魑魅魍魉 | 魑魅:也作“螭魅”;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;魍魉:亦作“罔两”;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。指害人的鬼怪。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。原作“魑魅罔两”。 |
万众一心 | 千万人一条心。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。 |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 | 他山:别的山。别的山上的石头。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。 |
乌合之众 | 合:聚合;众;许多人。比喻临时杂凑的、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。 |
行不顾言 | 顾言:顾及自己所说的话。为人处事不守信用。 |
尘外孤标 | 尘外:世外;孤标:孤立的标志。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。 |
黑不溜秋 | 形容黑得很难看。 |
铁树开花 |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。铁树:也叫苏钱;常绿乔木;好多年才开一次花。 |
拔茅连茹 | 茅:白茅,一种多年生的草;茹: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。比喻互相推荐,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。 |
道山学海 | 道、学:学问。学识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学识渊博。 |
倒裳索领 | 索:搜寻、寻求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。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。 |
聪明才智 | 聪明:耳聪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
念兹在兹 | 念:思念;记念;兹:此;这个。念念不忘某件事。 |
白云苍狗 | 苍狗:黑狗。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;像黑狗一样。比喻世事变幻无常。 |
顾景惭形 | 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 |
二三其意 | 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专一,反复无常。 |
不合时宜 | 时宜:当时的需要或时尚。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。 |
引领翘首 | 引领:伸长脖子;翘首:抬头。伸长脖子,抬着头。非常盼望的样子。 |
诸如此类 |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。指与上述同类的。诸:一些;许多;如:像。 |
腾声飞实 | 传扬名声与功业。谓使名实俱得传扬。 |
轰轰烈烈 | 轰轰:像声词;形容巨大声响;烈烈:火焰盛燃的样子。形容声势浩大;气势雄伟。 |
是非曲直 | 曲:无理;直:有理。指对事物的评断。 |
挥戈反日 | 挥舞兵器,赶回太阳。比喻排除困难,扭转危局。 |
倒悬之急 | 倒悬:头向下、脚向上悬挂着。比喻极其艰难、危险的困境。 |
始终一贯 | 自始至终都一样。 |
振聋发聩 |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(发:开启;聩:耳聋)。比喻唤醒糊涂、麻木的人。 |
阿娇金屋 | 阿娇: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(馆陶公主又称“长公主”刘嫖)的女儿。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。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。 |
读书三到 |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