须至

词语解释
须至[ xū zhì ]
⒈ 犹必须,一定。
⒉ 旧时公文及执照结句习惯用语。
引证解释
⒈ 犹必须,一定。
引宋 邵雍 《人物吟》:“人破须至护,物破须至补。”
宋 曾巩 《奏乞回避吕升卿状》:“今 升卿 任 江西 监司, 洪州 在其统属,须至陈乞回避。”
《二程遗书》卷十七:“然 孔子 答之者,以 陈司败 必俟其反命,故须至答也。”
⒉ 旧时公文及执照结句习惯用语。
引宋 朱熹 《减木炭钱晓谕》:“窃恐乡村人户未能通知,须至散榜晓示者。”
清 翟灏 《通俗编·政治》:“须至:今公文中习为定式。问其义,则无能言之。据《欧阳公集·相度铜利牒》云:‘无至悮事者。’《五保牒》云:‘无至张皇卤莽者。’亦俱用之篇末。大抵戒之曰‘无至’,劝之曰‘须至’,其辞仅反正不同耳。”
国语辞典
须至[ xū zhì ]
⒈ 一定。
引宋·文同〈吴公惠酒因谢〉诗:「须至开筵召佳客,为公连夜赏郫筒。」
⒉ 公文的结尾用语。表示结束。如文凭则曰「须至文凭者」,护照则曰「须至护照者」 。
分字解释
※ "须至"的意思解释、须至是什么意思由汉辞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造句
1.引脚的边缘和阻挡层必须至少有半数的最小间距离开单元的边界。
2.不管任何方面,每天必须至少做一次“进步一点点”,并有意识的提高。
3.负所得税的任何方案必须至少包括3个方面:最低收入,边际税率及中断点。
4.自言自语产生在最初的无意识的反应之后,如果最初的无意识反应是认知被扭曲,情绪反应逐渐增强,则可能不是起源于无意识;然而它常常是如此地难以显而易见,以至于它必须至少架起一座通往潜意识的桥梁。
5.取境之时,须至难、至险,始见奇。
相关词语
- zhì jīn至今
 - sān zhì三至
 - zhú jié xū竹节须
 - xiē xū些须
 - xū suǒ须索
 - zhì shèng至圣
 - zhí zhì直至
 - bì xū必须
 - zhì jí至极
 - shèn zhì甚至
 - yǐ zhì以至
 - jìng zhì竟至
 - jié zhì截至
 - rén zhì yì jìn仁至义尽
 - zhì jiāo至交
 - zhì qīn至亲
 - zhì yú至于
 - zhì fǎ至法
 - zhì chéng至诚
 - zhì shàng至上
 - zhì duō至多
 - xià zhì夏至
 - lái zhì来至
 - xū xiē须些
 - zhōu zhì周至
 - bèi zhì备至
 - xíng zhì行至
 - èr zhì二至
 - zhì cǐ至此
 - zhì zhèng至正
 - xū yào须要
 - nán zhì南至